高山水:中庸 第二十九章 三重
作者:高山水    发布于:2012-08-15 16:20:38    文字:【】【】【
吕氏曰:“三重,谓议礼、制度、考文。”即统一的制度,统一的礼节仪式,统一的书写文字。王者重此,就会使“国不异政,家不殊俗”,便会减少过失。
“凡治民之体,先当治心。心者,一身之主,百行之本。”(《周书·苏绰传》)治理民众的根本,其首先应当从思想上予以教化,使他们从内心拥戴。因为思想是人身心行为的主宰,是一切行为的本原。民心就是天意,具有高尚品德的王者与天道合一。能王天下的人所持之道,必须要本诸自身道德,身体力行,取信于民,还要经得起历史考验,不悖于自然规律,使造化也无疑问,即使圣人再起,也改变不了,做到既知自然规律,又要知社会人生,这样言动都可成为天下的道理、法度、准则,远近都是众望所归,而获得天下人的普遍赞誉。
 
【原文】
王天下有三重焉①,其寡过矣乎!上焉者②,虽善无征,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下焉者,虽善不尊③,不尊不信,不信民弗从。
 
【注释】
①王(wànɡ)天下:做天下之王,统治天下。王,作动词,称王。三重:指上一章所说的三件事:仪礼、制度、考文。
②上焉者:指夏、商时代的礼制。
③下焉者:指在下位的人,如孔子。不尊:没有尊位。
 
【译文】
治理天下能够做好议订礼仪、制订法度、考订文字这三件重大的事,那就很少有过失了!夏商的制度虽好,但没有验证,如果没有验证的话,就不能使人信服,不能使人信服,老百姓就不会遵从。像孔子这样身在下位的人,虽然有美德,但没尊贵的地位,没尊贵的地位,也不能使人信服,不能信服,老百姓就不会听从。
 
【原文】
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征诸庶民①。考诸三王而不缪,建诸天地而不悖②,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③。质诸鬼神而无疑,知天也;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知人也。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④,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远之则有望⑤,近之则不厌。
 
【注释】
①本诸身:本源于自身。征:验证。
②三王:指夏、商、周三代君王。缪(miù):通“谬”,谬误。建:立。悖:违背。
③质:质疑,证实,求证。一说为卜问。疑:疑虑。俟(sì):等待。
④世为天下道:世世代代成为天下效仿的榜样。世,世代。道,道路,楷模。一说通“导”,先导。
⑤望:威望,仰望。令人敬仰,使人仰慕。
 
【译文】
所以君子治理天下应该以自身的德行为根本,并从老百姓那里得到验证。考查夏、商、周三代先王的制度而没有违背的地方,立于天地之间而不悖逆自然,质证于鬼神而没有疑问,等到百世以后圣人出现也不会产生疑惑。质证于鬼神而没有疑问,这是因为知道天理;等到百世以后圣人出现也不会产生疑惑,这是因为知道人情。因此君子的举动能世世代代为天下的先导,行为能世世代代成为天下的法度,语言能世世代代成为天下的准则。距离君子远的人常有仰望之情,距离君子近的人也没有厌倦之意。
 
【原文】
《诗》①曰:“在彼无恶,在此无射②。庶几夙夜,以永终誉③。”君子未有不如此而蚤④有誉于天下者也。
 
【注释】
①《诗》:此诗引自《诗经·周颂·振鹭》。
②射(yì):《诗经》本作“斁()”,厌弃的意思。
③庶几(jī):几乎。夙(sù)夜:早晚。永:永远。终:通“众”。誉:赞誉。
④蚤:即“早”。
 
【译文】
《诗经·周颂·振鹭》说:“在那里没有人憎恶,在这里没有人厌烦。希望日夜操劳啊,使众人永远赞誉。”君子没有不这样做而能够早早在天下获得名望的。
 
(高智峰校正)
浏览 (36586) | 评论 (0) | 评分(0) | 支持(23) | 反对(0) | 发布人:高山水
将本文加入收藏夹
 
 
相关评论
最新点评
更多点评 发表点评
发表评论
您的评价
差(1) 一般(2) 好(3) 很好(4) 非常好(5)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看不清?更换一张
匿名发表 
 
 
文章搜索
 
 
投票调查
关于虚拟国股份众筹截止日期的投票表决
 会员账户注册达到一万 (1740)
 实名认证会员账户达到一万 (215)
 实名认证会员达到一万 (16572)


Copyright ©2008-2023   悟能(二师兄)网  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9824号-1    

 
 
访问统计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