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树:《一抹乡愁最窑洞》
作者:太阳树    发布于:2023-12-29 09:05:59    文字:【】【】【
摘要: 我的老家在陕西省礼泉县昭陵镇,地处丘陵半山区,黄土直立性好、粘性好,适合打土窑居住。过去我家就住在土窑洞,我是生在土窑洞长在土窑洞的胖娃娃。创作2023年12月29日。
                                                 《一抹乡愁最窑洞》

                     儿时尽住土窑洞,
                    光着屁股都高兴!
                    农民自古土地命,
                    酸甜苦辣在窑洞!
                    人老几辈也做梦,
                     周公给力定窑洞!
                     从早到晚忙不停,
                    苦累都要睡窑洞!
                    思念故乡心不静,
                    一抹乡愁最窑洞!

  窑洞是黄土高原上的精灵!窑洞文化是故乡的精神支柱!一抹乡愁最窑洞,我深爱土窑洞,思念土窑洞,感恩土窑洞!
         我的老家在陕西省礼泉县昭陵镇,地处丘陵半山区,黄土直立性好、粘性好,适合打土窑居住。过去我家就住在土窑洞,我是生在土窑洞长在土窑洞的胖娃娃。
         我们家的土窑洞和过去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住的窑洞基本一样,冬暖夏凉,安静温馨。老家一户户、一孔孔的窑洞点缀于故乡的崖、岩、沟、梁、塬、峁之间。村里祖辈们曾经世世代代住在这些窑洞里,赓续血脉,延续乡愁,培育朴素的希望,静待春暖花开。
         土窑,俗称“窑洞”,在黄土高原上随处可见。古称“陶穴”,是一种凿崖而成的土室。我国窑洞,起源于石器时代的穴居,半穴居时期。原始先民发现自然洞穴的空间适于居住,而且有遮风雨、御寒暑及防卫功能,加之黄土质地疏松,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和适度的柔软性,于是使用简单的石器工具挖掘洞穴。《诗经·大雅·緜》:“古公亶父,陶复陶穴,未有家室。”。在周代进一步流行,为半地穴式。秦汉后发展为全地穴式,就是现在的土窑。明中叶,开始用石块做窑面墙。明末清初,当地人仿土窑模式建起了石砌窑洞。
         我们村村民大多沿沟边、胡同、土崖、山底下依崖势凿窑洞或平地掘坑凿窑洞为住宅。下方上拱(应天圆地方之说)。里小外大,呈喇叭形。倚山凿窑叫明宅;掘坑凿窑叫暗宅。室内恒温、隔音。这是新石器时代产生的穴居、半穴居住所。
  土窑洞是老家百姓生活变迁的写照。土窑洞曾经被认为是贫穷的象征,伴随着搞改革开放,土窑洞已经成为历史,现代化的民居民房和新窑洞成为老百姓的新家园。
  土窑洞冬暖夏凉、节能节地、便于施工,具有保湿、节材、环保、减灾、保鲜、贮藏、经久耐居等实用价值,广为故乡人民所接受,是老家居民最主要的居所,被称为土生建筑的“活文物”。
  在故乡,土窑洞与生命同等重要,窑洞是老百姓生命安全和生命延续的保证。修窑是老家人的家中大事。古时,人们修窑前要看地势、定方向、择日子。修窑有挖地基、做窑腿、拱旋、过窑顶、做花栏、倒旋土、安门窗、盘炕、砌锅灶等工序,修建时邻居和亲戚朋友互相帮工。居住前有安土神、住新窑乔迁时有暖窑的风俗。
         我们村里人打土窑时如遇着卧土层,窑高可达几丈,宽近一二丈。地窑院,一般中间三孔窑,对面三孔窑,两边各两孔窑,人称“十火头庄子”。若两边各一孔,人称“八卦庄子”。三窑正中的窑,称主窑。两侧对称的各打一路低略窄的两孔小窑。这样的格局最受欢迎。看着喜庆舒服。三个窑口全等,看着会生主窑矮小之感,易起奴欺主之嫌。三窑最忌一二三,即一头大一头小、一头低一头高。只有两孔窑,人讥“鼻孔眼”。只有一孔窑,更犯“独眼龙”。所以,即使暂时用不着,人们也喜欢先挖出前半截,从外观上图个吉利顺眼。
         天圆地方,窑圆院方。这就是我们村村民追求的高标准土窑土院。民谣称:“上山不见山,进村不见村,平地起炊烟,忽闻鸡犬声。”有诗赞曰:“远来君子到此庄,休笑土窑无厦房,虽然不是神仙洞,可爱冬暖夏天凉”。每到冬天,门外天寒地冻,门里温暖如春。可见窑居在农村是多么高雅的住所。
  老家的土窑洞是一种无形的美丽,无声的语言,令人深思,令人神往,因为她镌刻着岁月的印记,见证着时代的变迁,承载着几代人的故事……
  小时候,我在一家村民的窑背上撒尿,小伙伴们警惕地立即告状,那家大人拿个铁掀上来了,对我说“不敢在窑背上尿,万一把蚂蚁、曲虫、蛇等打的小洞冲开,下雨窑背上就会向下漏雨。”当时我心里想不通,难道我的小尿还能冲了龙王庙呀,显得我的尿力像孙悟空一样有神功,上钻窑背,下穿窑洞。
        后来长大了才明白,有一种老家方言叫噃噃的虫子,就像钻地导弹,专门在窑背的黄土里朝下打洞,一直把窑背打透,如果人们没有发现及时处理,下暴雨就会漏雨。噃噃这种虫子就像钻了牛角尖的人一样,不会掉头,一旦钻进黄土里只知道前进,一直把窑洞钻透才肯罢休。小时候我们经常也抓住这种虫子,其貌不洋气,但功力可是不浅。有一年,暴雨特别大,我和母亲正在窑里爬在窗台上向外看暴雨,突然隔壁伯母在院子里声都直腔地大声叫隔壁的四爷,说窑背上漏雨呢。我也冒雨赶了过去,四爷一看说是水从噃噃窝里漏下来了,我仔细一看噃噃窝眼就像筷子头头那么粗。四爷赶紧披上雨衣,拿了一片塑料纸跑到窑背上处理。我和伯母一直抬头盯着噃噃窝。五分钟后四爷就把噃噃窝塞住了,水就止住漏了。
  如今回到老家,家无一人。孤独地站在土窑洞前,眼泪就像暴雨时窑眉上的滴水,在天堂还住着窑洞的父母的身影就在眼前,窑洞里飘出了一股股酸辣苦甜的味道。窑洞壁上的泥皮诉说着父母的苦难,一年又一年,泥皮感动得连同苦难的记忆一片又片地掉落,泥皮中的麦秸碎片依然闪耀着金黄的初心。每次进窑洞,伯父伯母或者弟弟都提醒我不要在窑洞久停,他们害怕窑洞年久失修突然塌陷下来,我从不担心,在窑洞看够了、摸够了、回忆够了才离开,因为我相信,窑洞就是父辈的心,是父辈的精神财富,我心里的功臣文物,永远不会消失的......
  土窑洞,是我们人老几辈日日夜夜的牵挂,是我辈的精神家园,是我生命永恒的支点,是心中那一抹乡愁,是难以割舍的记忆!她时刻期待着我这个远方游子的归来。
浏览 (109) | 评论 (2) | 评分(3) | 支持(9) | 反对(0) | 发布人:太阳树
将本文加入收藏夹
 
 
相关评论
最新点评
更多点评 发表点评
发表评论
您的评价
差(1) 一般(2) 好(3) 很好(4) 非常好(5)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看不清?更换一张
匿名发表 
 
 
文章搜索
 
 
投票调查
关于虚拟国股份众筹截止日期的投票表决
 会员账户注册达到一万 (1738)
 实名认证会员账户达到一万 (215)
 实名认证会员达到一万 (16572)


Copyright ©2008-2023   悟能(二师兄)网  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9824号-1    

 
 
访问统计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