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月:《远去的岁月》·桐子树的联想
作者:云月    发布于:2021-10-08 09:59:27    文字:【】【】【
摘要: 写于1998年

《远去的岁月》·桐子树的联想

 

提起桐油灯,不由得勾起桐子树的一串联想。

在家乡,桐树全身是宝,长久以来默默无闻地为百姓大众倾其所有。

桐树大多生长在贫瘠的荒山或地头,树冠成球状,不高。叶园而大,农户们用它做米粑粑、包谷粑粑,味道独特。夏天,农民劳作休息时,就地扯下几片桐叶,垫地而坐,阴凉可爽。桐叶还是孩子们的玩具:折成园锥或其他形状,用刺固定,当勺舀泉水喝,别有滋味。或作扇子煽风,或顶在头上遮阳。

此外,它的叶汁、果汁等还有治病作用。

秋天是桐子成熟的日子,每到这时,一家大小,男的挑着筐,女的背着篓,还有人拿着竹竿,象赶鸭子似的来到自家桐树旁。先是胡乱一阵耸摇,大部分桐子、枯叶便象筛米一样纷纷扬扬往下掉,剩下的用竹竿敲打。完后,七手八脚将它们收拾干净,再走向另一棵。

桐子收回家,大多堆在火坑屋的一角。大人们利用晚上或其它空闲时间,用特制的小弯刀(挖耳)将桐子从壳中剜出,最后送去榨坊榨油,便是桐油。

那时,甚至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桐油都是家乡百姓一项可观的经济收入,相关书籍记载,它属于湘西特产之一。工业上有何用途不清楚,在当地的使用范围十分广泛。除了照明之外,还用于浸泡、涂抹竹、木器,防止虫蛀、渗漏,经久耐用。一种类似雨鞋作用的“干湿鞋”,据说要用桐油浸泡很长时间。还有油布、油纸伞等等都离不开桐油。

除了油,桐子壳也不是废物:当燃料放在火坑中取暖,剩下的灰烬除作肥料外,还有一大用途——当洗衣粉。

国人习俗,年尾大搞卫生。妇女们早早起身,用脚盆盛放桐壳灰调配的溶液,浸泡被子、蚊帐,然后背去小溪清洗,再后将它们晾在桐树顶,恰似一座座蒙古包,构成另外一道风景。

那时普遍穿戴的是自家纺织的土布衣服,厚且粗糙,不耐穿,清洗起来除了反复揉搓和漂洗外,还有三道工序必不可少:一、擦茶枯。倘若好一些的布料用皂角,很少有人用肥皂。二、老包谷心擦。爱干净的女孩子常常将白色衣边和布钮扣折在一起擦,保证“面面俱到”。三、棒槌捶。判断洗净与否的标准是捶过之后拎出来的水和溪水一样清,谓之“洗清水了”。

一件衣服经过这么几翻折腾,除了干净之外,恐怕折寿不少,相信现在没人用了。

 写于1998

 

浏览 (160) | 评论 (1) | 评分(5) | 支持(1) | 反对(0) | 发布人:云月
将本文加入收藏夹
 
 
相关评论
最新点评
更多点评 发表点评
发表评论
您的评价
差(1) 一般(2) 好(3) 很好(4) 非常好(5)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看不清?更换一张
匿名发表 
 
 
文章搜索
 
 
投票调查
关于虚拟国股份众筹截止日期的投票表决
 会员账户注册达到一万 (1740)
 实名认证会员账户达到一万 (215)
 实名认证会员达到一万 (16572)


Copyright ©2008-2023   悟能(二师兄)网  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9824号-1    

 
 
访问统计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