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兆海:那遥远的村庄
作者:曹兆海    发布于:2018-12-26 00:32:45    文字:【】【】【
摘要:2018-12-25有着儿时记忆的地方才是家呀!

带着一本刘亮程的散文集《遥远的村庄》,我走进了灯火通明、寂然无声的教室。晚坐班的时间,对我来说,倒真是个不错的读书时间。

读着,读着,我仿佛走进了我自己的那个遥远的小村庄。

我原来的村庄比现在小多了,四五十户人家,散落在苏北沿海的滩涂上,离黄海边只有一百多里,勤劳的祖辈们硬是把荒凉的盐碱地改造成优质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

村庄的东边是一条宽阔的人工运河——大兴河,也是祖辈们利用农闲时间,用铁锹挖土,用泥担子一担一担挑出来的。村庄的南面是一条横贯东西的中沟,宽度只有大兴河的一半左右。村庄里面更是沟渠纵横,河网密布。不过那河沟的宽度就更小了,但到了夏天,却是我们小伙伴的乐园。在那没有机械化的往昔,全靠一腔热血,战天斗地,真不愧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这种改造自然的魄力,让人不由产生一种敬意。

村庄的人家都是沿着河边建房搭屋。或在门前,或在屋后,挖掘泥土,垒起高高的屋基。取土留下的池塘,与河沟相通,变成自家的鱼塘。塘边也都搭着鸡窝鸭棚,鸡鸭都散养在周围。有时能有几家的鹅鸭,混在了一起。那就忙坏了我们这些半大的孩子,大人们是不屑管理这些小事的。当然也有个别鸡鸭跟错了趟,跑到别人家里,第二天又会各回各家,主人也不会计较是不是把蛋生到别人家里了。

一家动土砌房,全庄帮忙。特别是夯屋基,离多远都能听到号子声和打夯声,人头攒动,一副热闹繁忙的景象。只要主人家好烟好酒招呼着帮忙的人就行了,帮忙的人是绝不会要酬劳的。那淳朴和谐的乡情民风,至今想来也让人感叹不已。

对于孩子来说,最高兴的莫过于上梁了。上梁时,鞭炮齐鸣,瓦匠师傅会在高高的屋梁上,一边说着吉祥话,一边向下抛洒糖果糕粽,惹得周围的孩子蜂拥而至,家前屋后,到处乱抢。主人家也绝不会说些什么,反而会说越闹越兴旺,越闹越红火。顽皮的男孩,连地上放完的小鞭炮都不放过,仔细地在寻着没炸响的。只要找到,就会裂开嘴来得意地大笑。只要有火药,就又有乐子可寻了。

那时的河水是那样的清澈甘甜,每家每户都有自家的河码头,洗衣、淘米、洗菜、挑水都要用到,可不能马虎。这就要看这家男主人的本事了,关乎脸面的事,没有人会懈怠。有的用砖头从上铺到下,有的搬来平整的大石块垒起来,有的奢侈地用宽厚的木材钉成挑板,远远地伸到河中央去,引来周围几家小妇女羡慕的眼神和对自家男人一阵唠叨。

每当读到“绿树村边合”、“烟村四五家”、“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些诗句时,我总感到非常亲切,熟悉的村庄如在眼前。

乡下人家,家前屋后是不缺少树的。多生长着洋槐树、皂荚树、柳树等经济实用的树木,当然也不是什么名贵的树,也少有风姿绰约的景观树,就是连泡桐树大多也不愿意长,因为那玩意不适用,打家具不结实。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孩子大了,成家立业,造房打家具,那些材料正好。

但现在树砍了,沟填了,家家户户围墙高高,不锈钢防盗门锃光瓦亮,我儿时的记忆也渐渐随风消逝了。

村庄的规模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多,越来越杂。村庄现已变成了社区,同社区的人都有好多不熟悉。

我的村庄已遥不可及,我的村庄只会时不时地出现在我的梦里,走在灯光璀璨的街道上,我还是怀念我那宁静的小村庄,怀念芦苇丛中赶鹅鸭,怀念小沟渠里抓龙虾,怀念稻草堆旁晒太阳……

大概是怀旧的心理在作祟吧,我竟然觉得落后的小村庄充满了诱惑力,炊烟袅袅下的小村庄似乎有着神奇的魔力,竟然这样让我魂牵梦绕。有个声音告诉我:有着儿时记忆的地方才是家呀!

就在今天,尘封的记忆被刘亮程的《遥远的村庄》打开了。

浏览 (765) | 评论 (0) | 评分(0) | 支持(5) | 反对(0) | 发布人:曹兆海
将本文加入收藏夹
 
 
相关评论
最新点评
更多点评 发表点评
发表评论
您的评价
差(1) 一般(2) 好(3) 很好(4) 非常好(5)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看不清?更换一张
匿名发表 
 
 
文章搜索
 
 
投票调查
关于虚拟国股份众筹截止日期的投票表决
 会员账户注册达到一万 (1739)
 实名认证会员账户达到一万 (215)
 实名认证会员达到一万 (16572)


Copyright ©2008-2023   悟能(二师兄)网  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9824号-1    

 
 
访问统计
统计代码